如果没猜错的话,你现在一定在疑惑是哪“三种人”?不急着看答案,我们先来算一笔账: 考研大数据:

考研初试数据:20考研人数341万,21考研377万,按照这个增长率,22考研人数将很大可能超过400万。

考研复试/调剂数据:众所周知,今年考研复试各种“卷”,据不完全统计,21调剂人数高达150万。

考研上岸数据:根据历年考研上岸率分析,尽管报考人数巨多,最终能成功上岸的只有30%。

......
不是劝退你,是想告诉你,考研并不容易,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不要轻易试探。

       考研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虽然考研人数几百万,但其中至少有50%的人是'炮灰'”,这句话的本意其实是用来鼓励考研人勇往直前,不要被考研庞大的数字给吓倒的。但是今天,我却想为这50%的“炮灰”发声:不要以为这是简单的自我调侃,人生的答案本来就不止一个。如果你真的不适合考研,请接收我的“劝退”。

如果为了逃避就业,请不要考研        学生逃避就业,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。有人说,没有高学历,很难找到好的工作。但是在大多数事实面前,高学历未必就容易找工作,读研之后,你会发现研究生毕业的时候,一样要拼尽全力找工作,赶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刻,还可能比本科毕业时更难。

       在“名校+高学历”的硬件竞争过程中,学生的软实力与综合能力更为关键,而这些关键的要素,研究生期间并不一定能够被全面提升。如果同学们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,那么终究还是要被逃避的念头所打倒,不如趁早去挑战,去提升,去拼搏。  如果只是盲目跟风,请不要考研        有的本科学生,在大学期间混日子,对所学专业本身不感兴趣,但是到了大三时期,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忙碌地奔前程,突然也想加入考研的队伍,找一找翻身的机会。于是选择了最好考的研究生深造途径,考进一个普通的研究生培养单位。

       对于抱有这类心态的学生,即便你幸运地考进一所普通的学校,也很可能继续混日子,在本应该拼搏的年纪,选择了安逸,那么研究生毕业之时的结局可想而知,也许会被分流出局。  应用技术类专业,注重动手能力        通常而言,此类专业人群主要分布在理工科专业领域。我们常说工科专业学生的考研比例,要比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考研比例低很多。因为一些注重动手能力的应用技术类工科专业,更多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操纵能力,而非理论研究能力。

       如果这类学生群体执意要考研,那么在经历了三年研究生生活之后,走出校园,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可能与本科生有了落差感。比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之后,选择做程序员,经过两年的锻炼时间,快速成长;而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之后,同样选择做程序员,对业务的熟练程度可能赶不上本科上,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。

       考研看似门槛很低,实则要求很高,这个要求更多地体现在你对自己的定位上,不要为了考而考,如果对你而言有比考研更重要的事情,那就勇敢去追随。